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大厅 > 正文

国家公祭日·特别企划|致敬川农先驱

2021-12-13 17:47:37 作者: 学生校史文化服务中心/文 潘坤/审访问量:465

国家公祭日·特别企划 | 铭记抗日血史,致敬川农先驱

国家公祭日,是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中的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所有死难同胞(包含慰安妇),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在这场惨绝人寰的侵略之中,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我校革命先驱也前赴后继地奔赴战场。今天是第八个国家公祭日,让我们追忆我校抗战老兵的那些峥嵘岁月,铭记他们不朽的精神。

潜精研思,兴农抗战

杨开渠

杨开渠,号顽石,1902年10月27日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县齐鲤乡全堂村,在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1956年我校前身办学机构)以及四川农学院(1956-1985年我校前身办学机构)任教授,历任农艺学系主任,川大农学院副院长,四川农学院首任院长。

杨允奎

杨允奎,字星曙,四川省安岳县人,生于1902年11月17日。在四川大学农学院和四川农学院历任农艺系教授、系主任,农学院院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内粮食产量锐减,国外进口粮食的渠道被切断。时任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教授的杨开渠和杨允奎决定开展在川双季稻栽培试验,在杨允奎及杨开渠的带领研究下,四川双季稻研究结出了累累硕果,大大增加了川省小麦和玉米的产量,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全面抗战时期的粮草供应。这些成就都离不开像杨开渠和杨允奎这样工作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正是他们恪守其责、尽忠竭力才确保中国人民有足够的底气与日寇斗争。

对战时四川粮食增产的报道

弃笔从戎,抗日远征


贾厚仲

贾厚仲,生于1924年10月,四川江北县人。1956年8月至1987年1月在四川农学院(1956-1985年我校前身办学机构)任讲师。

1944年10月,听到远征军征兵的消息,刚离开家到成都读大学的贾厚仲坐不住了,他留下一封信,请表兄转寄给父母,之后就毅然报名参了军。投笔从戎之后,被分配至中国驻印军新6军新22师学生队。在缅甸反攻战役中,这支部队给日寇的王牌18师团以毁灭性的打击,歼灭敌人两万人,还缴获了18师团发布作战命令的关防大印,这在抗战期间绝无仅有。1945年9月9日贾厚仲在南京接受日军投降仪式上担任礼炮手鸣响胜利的第一炮。

巾帼英雄,勇者不惧


马桂香

马桂香,1925年3月12日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1958年7月—1981年3月在四川省林校(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前身)工作。

1937年,日本入侵东北,家里亲人接连被杀害,在马桂香年幼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更在心中种下了抗日的种子。马桂香在惶恐中艰难度日,直至地下党的到来,才指明了前方的道路。1945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马桂香积极参与抗战活动,为地下党传递信息;跟着学生们上街游行;呼吁普通群众参与抗日。虽为女子,却勇敢站在抗战前列,父母的阻拦,奶奶的苦求,都没能阻挡马桂香抗日的脚步。

铮铮铁骨,坚韧不屈


宋捷德

宋捷德,山西洪洞县人。1961年9月—1983年2月在四川农学院(1956-1985年我校前身办学机构)工作,曾任教务处副处长、图书馆副馆长、直属支部书记等职。

1938年,抗战形势严峻,眼看着侵略者打到了家乡,年仅18岁的宋捷德毅然参军,加入第二战区由薄一波等领导和指挥的随营学校政治保卫队,在山西洪洞一带进行抗日宣传活动,动员青年参加抗日斗争。1940年起宋捷德在小学任教在暗地里扔进行着抗日动员活动,但好景不长,1942年,因为持有抗日课本被警备队汉奸发现后告发,被日本宪兵队抓走。在宪兵队,即使遭受了严刑拷打,宋捷德也咬紧牙关没有吐露一个字。

我校抗战老兵还有王绍虞、施勇、陈义亭等。这些勇士流血流汗不流泪,勇往直前不后退,不为功名与利禄,只为祖国与人民,选择奋战第一线,视死如归一生赞,把责任荣誉刻入心田。

王绍虞

施勇

陈义亭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以高昂的斗志,满腔的热血换来如今的和平盛世,“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继承即为最好的缅怀,让这些先烈不朽的精神引领川农人奋进。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