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2月21日、4月7日,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四川日报》、《中国教育报》四川记者站记者等一行联合组成调研组先后两次来校调研,并就学校大学精神的总结重点听取部分专家的意见。5月23日,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郑朝富在学校总结宣传“川农大精神”会议上讲话时,明确要求,要统一宣传口径,按照“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的提法,把“川农大精神”喊响,使之起到长久的激励作用。这一时间节点被认为是“川农大精神”正式命名、形成的重要标志。2002年1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
“川农大精神”贯穿我校办学全过程,成为学校文化最为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它形成于川农大百年办学历程,扎根于一代代川农人的治学实践,激励新时代川农人奋楫笃行、砥砺深耕。
2000年7月5日,省委组织部、宣传部和省教育厅党组发出《关于学习“川农大精神”的通知》(川组通〔2000〕19号)
(宣传“川农大精神”会议)
2002年1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
爱国敬业,传承红色基因
川农大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彼时,无数中国人民正处于薪火之上、覆舟之中。“向北望星提剑立,一生长为国家忧”,我校师生王右木、康明惠、郑佑之等早期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促进了四川党团组织的创立。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新中国成立前夕,我校涌现出一大批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烈。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亲人间的生死分别,我校英烈黄宁康道出“不要为我难过……既然又落到落他们手里,不过一死而已”的坚毅话语;我校英烈何懋金在敌人于渣滓洞中射杀共产党员时立即伏在老党员肖宗义身上,使肖宗义死里逃生,自己却当场壮烈牺牲……江竹筠、胡其恩等英烈之大义不容忘,川农之红色爱国基因永远如长江般流淌。为国分忧、为民谋利。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
英烈校友黄宁康,资料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校史办),由其子黄鑫炎提供
黄宁康与公立四川大学的南充同乡合影(前排右二为黄宁康)。资料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校史办),由其子黄鑫炎提供
黄宁康烈士证,2014年。资料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校史办),由其子黄鑫炎提供
(英烈校友何懋金)
何懋金借读川大名册,1946年。资料来源:四川农业大学档案馆(校史办)
何懋金学籍登记表,1946年。资料来源:四川大学档案馆(校史办)
艰苦奋斗,笃行不辍臻于善
百年路漫漫,来时肯登攀。川农人秉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做白日的骄阳、夜晚的星光,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终获累累硕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川农大在信息闭塞、环境艰苦的办学环境下,取得了留学高回归率和突出的科技成就。我校在三大粮食作物的研究上连续获得国家科技大奖,培养了以周开达院士、荣廷昭院士、陈学伟教授、颜济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学校植物学与动物学ESI排名世界前1‰,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工程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9个学科ESI排名世界前1%……心有繁星、山止川行,川农人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一笔一顿书尽一腔热忱,一撇一捺蓄满慷慨朝气。
周开达院士(右二)在田间指导
荣廷昭院士(左一)在育种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200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京与出席全国科技奖励大会的我校颜济教授亲切握手
(陈学伟教授团队小组在实验室工作)
团结拼搏,共筑事业之高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无论是治学还是科研,川农人都坚持团结拼搏,凝聚力量、踔厉奋发。2001年1月3日,我校黎汉云、刘代银、周开达等研究的“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的选育与应用推广”荣获国际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1月8日,我校陈代文教授主持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代文携团队成员车炼强、詹勇、虞洁、韩继涛、张璐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独木不成林、一人不成戏,硕果累累靠的是川农人紧密团结、辛勤耕耘。
(陈代文教授携团队在人民大会堂接受颁奖)
求实创新,再踏层峰辟新天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2020年1月10日,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周小秋教授主持的成果“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周小秋教授主持获得的第二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020年5月30日,周小秋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周小秋教授本次获奖,填补了我校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截止目前,我校共有三位教授获得此奖励,分别是:周小秋、陈代文、王西瑶教授。周小秋教授以实干为舟、创新为楫,同年获两次创新类奖项,更多的川农人正阔步走在创新路上,埋头科研、抬头实践,扬云帆、立潮头。
(周小秋教授做实验)
2023年3月3日,草业科技学院黄琳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在线发表了主题为“美洲狼尾草泛基因组构建、结构变异挖掘及耐热机制解析”的研究成果。
此项研究成果创造了几个“第一”:我国牧草领域首次在该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构建了全球首个美洲狼尾草图形泛基因组,也是世界上首个牧草领域图形泛基因组;首次解释了狼尾草耐热的分子机制,将为相关物种如玉米、小麦和水稻的耐热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将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这么多的“第一”,诠释着黄琳凯团队扎根牧草研究领域的坚持与守望,把小草做出了大文章。
黄琳凯教授(中)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工作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川农大精神”历久弥新、永存不朽!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趁此大好年华,望诸位川农人矢志向前、施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