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杨凤的红色誓言
他是科学研究的先驱者,勇往直前的探索者,动物营养学的巨擘。他不畏艰辛,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创立并主持制定了全国猪的饲养标准,引领行业升级;他坚守科学信念,开拓饲料营养价值研究的新领域;他培养了一批批杰出的学生,他主持编写的教材被誉为优秀课程,提升了畜牧业教育水平;他荣获多项科技进步奖,成为学术领军人物与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他的一生辉煌而短暂,无畏困难与挫折,激励着学生们勇往直前。他的事迹和贡献将永远铭记。本期文章将带领大家了解杨凤同志和他立下的坚定的红色誓言。
杨凤 男(1920年11月-2015年12月)
云南丽江人。他先后就读于云南丽江中学、云南昆明西南联大并在美国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尽管本来学习化学,但在临走前因国家需要而改学畜牧。1951年,即将获得博士学位的他受到周恩来总理回国建设的号召,决定放弃留美机会回国。之后,他担任四川大学农学院牧医系教研室主任、四川农学院副院长、院长、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名誉校长和动物营养研究所所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下放农村,并且承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坚持养猪研究,并为养猪科学化提出了理论,推动了中国猪饲养的发展。在他的领导下,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他于2015年去世,享年96岁。
杨凤的十句红色誓言
01“一辈子干这项事业(养猪)是中国的需要,值得!”
背景阅读:
20世纪中期中国的动物营养的研究比较落后,甚至处于空白状态,猪的出栏率很低,农民养猪根本赚不到钱。杨凤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主持制订了我国及四川猪的饲养技术标准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结束了我国长期借用国外畜禽饲养标准的落后局面。他认为养猪对农民和国计民生十分重要,穷尽毕生精力于这项事业都是值得的。他多次说过上述的话。
02“那时是日本帝国主义教育了我们,让我们懂得了亡国的耻辱,让我们立下了终身的志向:科学救国、教育救国。”
背景阅读:
2000年初,中国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了宣传西部报道,使西部更快更好的发展,时年82岁高龄的杨凤,不顾年老耳病,欣然同意接受北京的《神州学人》杂志的采访工作,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他希望在外留学人员在外边做出成绩的同时,能兼顾为国内做些事,特别是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为提高中国农民的生活水平,做点实实在在的贡献。
03“作为一名知识分子,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个国家,如果人人都只谋求自身利益,置社会于不顾,那么这个国家是很难进步。”
背景阅读:
杨凤先生有着浓烈的知识分子的报国情结,一直抱着"要为社会做点事"的信念,经历了从抗日救国到科学救国再到教育救国的心路历程。他一直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从来都把金钱、名誉看的很淡,秉持自己的信念,教书育人。
04“研究生的生活就是过地狱式的生活,欢迎到地狱来旅游!”
背景阅读:
1976年打到"四人帮"后,杨凤早期培养的研究生为了研究需要,试验都安排在远离学校,条件艰苦的农村或猪场。同时杨凤先生要求研究生要花1/3的时间读书、1/3的时间读资料、1/3的时间做试验,在一般人眼里是"非常辛苦的"。研究生在经过学习训练后逐步体会到这这"累"和"苦"的价值和意义。"地狱式的生活"就是要有吃苦耐劳、不怕苦和不怕累的作学问的精神。这是杨凤先生对每届研究生入学的欢迎词。
05“做学问是件苦差事,做学问必须清心寡欲,必须专心致志。”
背景阅读:
杨凤面对名与利的诱惑,从未放弃自己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要当官、要发财,就不要来做学问,鱼和熊掌难以兼得,既然选择了,就一定要终于自己的选择,这是杨凤先生对弟子们的告诫。
06“科学研究是"入虎穴取虎子",有风险,有难度,甚至是很艰难的工作。”
背景阅读:
20世纪50年代,当时我们国家盲目根据苏联专家提出的袭糠中含蛋白质3%进推论,猪要两年左右才能出肥,杨凤先生凭一个科学家的求实精神,在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冒着政治风险,指出养猪应该科学,应走配合饲料的道路,1958年他顶着压力,凭借一个科学家的职业素养,对用割耳朵、割尾巴、割甲状腺等三割的办法使猪增重的不科学的所谓的"发明创造"表示了不同意见。后来又是冒着政治风险,在国内率先提出了以消化能代替过时的苏联燕麦饲料单位评定能值更科学。这是杨凤先生对于科学研究的总结。
07“ (1956年迁雅至今)50年了,虽然没有作出更大的贡献,但是我们在那种困难条件下,从零开始,建设了重点学科。今天条件好了,遗憾的是,我年岁大了,不能再做得更大一些,更好一些了。我的观点是,最困难的条件下,能作出一点工作,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纵有天大的困难也是暂时的。”
背景阅读:
在1978年以前的20多年里,因为国家的动荡,杨凤损失了很多珍贵的科研资料,科研道路坎坷而又曲折,难以有大作为,从1979年开始,杨凤进入科研的黄金时代,此后他有很多机会可以到北京、上海、东南沿海等地工作,但他都没有离开四川农业大学,正是因为杨凤的执着和坚持,为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这是2001年杨凤接受《神州学人》采访时所说。
08“一个一生忠于自己选择的人将收获的是快乐,一个不忠于自己选择的人痛苦将伴随终生。”
背景阅读:
杨凤一生忠于从事畜牧科学、养猪学和动物营养科学的科学研究的选择,他常告诫学生,忠于选择就要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忠于选择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态;终于选择在面对困难、困境或诱惑时才不会放弃;忠于选择是成功和快乐的基石。
09“我从学生时代就选择畜牧事业,现在我不仅能从事科研,还能培养畜牧业人才,我无悔于自己的选择。”
背景阅读:
1941年杨凤考取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西南联大化学系,1943年考取云南省公费留美预备班学习,打算到美国学习原喜欢的化学专业,但在国弱民穷、民不聊生的情况下,立志学农,从此与畜牧事业结缘一生。他首先提出在我国用消化能作为猪能值评定体系。1979年,国务院邀请杨凤任农业部副部长一职,被杨凤婉言谢绝了。他不后悔继续动物营养的研究和畜牧方面人才培养的选择。
杨凤院长在大礼堂为毕业生颁发毕业证书
杨凤教授获“四川省有重大贡献科技工作者”称号
10“科研工作不单纯是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集体一个团队的事情。要搞好科研必须要有协作精神,不论单位间还是学科间,没有协作精神是出不了成果,出不了人才的,依靠一个人去完成一个重大的科研项目,是不可能实现的。”
背景阅读:
从20世纪50年代,杨凤认为面对激烈的竞争和地处不占"天时,地利"的边远小城(雅安),要发展壮大,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摒弃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做法,代之以团队合作,协调配合的团队模式。杨风过分利用团队成员的互补性,信息的差异性,决策的自主性,取得了结果的高效性。这不但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所整个学科赖以生存发展的制胜法宝,也因为这种团队协作的精神推动了我国动物营养学的发展。
杨凤教授指导学生实验
杨凤教授参加博士生论文答辩
未来展望
杨凤同志坚定红色誓言展现了对科学事业的无尽热爱和无私奉献。让我们继承杨凤同志的遗志,坚守信念,迈向科学的前沿;让我们以他为榜样,以协作精神为指引,在团队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怀着对他的敬意,在科学事业繁荣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参考资料:《黉门遗声:川农大红色誓言100句》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