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大厅 > 正文

川农大梧桐树下的文化精神

2023-11-28 10:15:07 作者: 校史文化服务中心/文 陈昀菲/审访问量:22

叶落飘飘,情思绵绵

——川农大梧桐树下的文化“精神”

若要讲述川农学子与川农大的故事,那么一排排拥有黄昏的梧桐树一定会作为故事的开头。 2000年左右梧桐大道住进了川农大(雅安校区),在“四川最美街景”网络评选活动中位居第二位,可能是梧桐记录了一代又一代川农人的青春,它成为了川农学子毕业季的“打卡圣地”。

桐梧生矣,于彼朝阳

“沙沙”的声音,让他们因烈日炎炎而烦躁的心逐渐沉静下来。回忆军训时期,暑气还未完全退散,太阳炙烤着大地,本应躁动不安的时节,梧桐大道上的同学们却是神采奕奕、步履矫健。“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洋溢着青春与活力的川农学子们斗志昂扬,正如这欣欣向荣的梧桐树透露出无限生命力。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这座城市被称为“雨城”,实际上最频繁的是夜雨。一场寒雨过后,一片片梧桐枯叶在冬风中纷纷飘落,整条道路上似乎飞满了彩蝶。清晨骑车路过此处,转动的车轮带起一片片落叶,空气中弥漫着初冬的味道。晚归路上,略带倦意的学子看到两旁的梧桐树在泛起昏黄光晕的温暖灯光中静立,心底顿时涌出一阵暖意与感动。梧桐知晓灯光下朋友的志同道合、恋人的相恋相依以及川农人与川农不可割舍的羁绊……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川农er的情感,正因如此,这些颗梧桐树才能在川农人的心中生生不息。


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

梧桐寓意高洁,青年修身当有梧桐之性、爱国之根、敬业之身……应当艰苦不屈、奋斗朝阳、团结成荫、拼搏开枝、求实知天地,创新繁万叶……在落叶纷飞的梧桐树下,不禁让人忆起令人敬佩的川农先辈。

 

(江竹筠)

(胡其恩)

时节渐深,70多年前的那个冬季,新中国成立前夕,我校 “红岩英烈”江竹筠、胡其恩、黄宁康、何懋金,他们牺牲在黎明到来之前,倒在了渣滓洞的血泊中,他们的热血在愈来愈冷的冬风中,持续温暖着梧桐树下路过的每一位川农人,脚下先辈们钢铁般的意志如梧桐之根一般牢牢扎根在这片红色土地之上。

(黄宁康)

(何懋金)

梧桐树下不仅有慷慨就义的革命先辈的脚步,还回荡着建校先驱们的铿锵之音,杨开渠、杨凤、杨允奎三位先生身体力行“三杨精神”,后继的川农人也不断用“三杨”精神持续勉励自己以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精神来彰显工作本色,将争先向上的意识化为动力,如同梧桐树一般向阳生长,为众人遮风挡雨,予其一片片绿荫之地。

(杨开渠:迁雅建院首任院长杨开渠,我国再生稻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川农大精神”的重要奠基人)

(杨允奎:四川农学院第二任院长,中国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配制玉米杂交种的开拓者,“川农大精神”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

(杨凤:四川农业大学首任校长,中国动物营养学奠基人之一,“川农大精神”传承人、弘扬者与实践者)

一代代川农人像梧桐一样肆意生长,身披灿烂朝阳,心怀万千世界,将“川农大精神“”扎根在自己心中。川农梧桐不只是川农人独有的美好记忆,亦是川农青年的塑身立德的文化符号。

END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