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大厅 > 正文

校史大事记(下)

2021-09-26 14:52:00 作者: 宣传部访问量:1395

【校史大事记(下)】开启新征程 再创新辉煌(2007-2021年)

编者按:115年栉风沐雨、革故鼎新,115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在115周年校庆来临之际,本网特别推出【校史大事记】系列报道,让我们一同回顾四川农业大学走过的115年不平凡历程,回顾115载峥嵘岁月,向着更加灿烂美好的明天出发。

…………………………………………………………………………………………

2007年,在出席党的十七大之时,十七大代表、时任我校党委书记、校长文心田特意把饱含3万多师生员工深情的汇报信带给温家宝总理,温家宝总理当天看完信后,作出批示:“川农大的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爆发8.0级大地震。学校40多栋建筑严重受损,640台(件)仪器设备受损。处于地震极重灾区的都江堰分校(后改为都江堰校区)和小麦所,受损尤为严重。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共同抗击灾难,写下一个又一个奇迹:都江堰分校是赶在救援队到来之前有组织的开展救人行动的单位之一;是都江堰市有组织的最大灾民安置点;是强震后全市最早恢复供电供水的单位之一;是当地最早原址复课的高校。我校师生在抗震救灾中的付出和努力,受到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高度称赞。

2009年,都江堰分校正式更名为都江堰校区。

2009年4月,学校隆重召开“211工程”双支计划(即学术支撑人才的专项科研支持计划)启动大会。学校在当年投入近1200万,对申报双支计划各层次、创新团队、面上专项及科研成果后补助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资助。这是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后推出的着力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队伍建设的创新之举,其资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拉开了学校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序幕。

2010年,李仕贵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实现了我校在该人才项目上的新突破。此后,陈学伟教授入选。另有5人获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0年7月8日,我校第九次党代会隆重召开,会上邓良基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而奋斗》的党委工作报告。会议确立今后五年学校发展目标:建设有特色高水平“211工程”大学。

2010年10月10日,成都校区启用典礼举行,11月,学校升格都江堰校区三个学院的机构建制,学校“一校三区”布局结构正式形成。

2012年,学校成功入选全国首批10所高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亲自授牌。

2013年,吴德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实现了我校“长江学者”零突破。此后,陈学伟教授、方正锋教授入选。另有3人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

2013年,“4·20”芦山强烈地震导致雅安校本部受灾严重。强震发生后,我校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以确保师生安全。做好自救的同时,师生积极援助灾区,组建灾后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小分队,深入芦山、宝兴、天全地震核心重灾区,确保灾区大灾之后无大疫。全校师生智援灾区,为灾区恢复生产生活、进行生态重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2015年7月起,我校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ESI排名持续稳定跻身世界前1%,标志着这2个学科已进入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此后,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2个领域进入ESI前1%。

2015年7月,成都校区机关圆满完成历史使命,学校迈入雅安校区、成都校区融合管理,都江堰校区延伸管理的新阶段。

2016年3月18日,我校第十次党代会隆重召开,邓良基代表中共四川农业大学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以“四个全面”为引领,加快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报告。会议确立了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

2016年9月,《内部管理制度选编(川农大110)》首发仪式正式举行,这是我校大学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一步。

2016年10月6日,庆祝建校110周年暨一流农业大学建设推进会将110周年校庆活动推向高潮。时任省长尹力亲临大会,肯定成绩、寄予厚望。丰富的学术活动和文艺活动极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影响力,凝聚了师生员工和校友对学校改革发展的共识,更让本次校庆成为了一次“有温度、有情怀、有记忆、有影响”的校庆。

2017年6月29日,水稻所陈学伟教授团队在全球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论文,该杂志2016年SCI收录影响因子达30.41,该文实现了我校乃至整个西南地区高校在《CELL》主刊发表论文的零突破。此后,陈学伟团队又一论文登上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李仕贵与钦鹏教授团队联合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团队的论文登上《CELL》。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我校成功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是我校继入选“211工程”建设高校后又一新的里程碑,也为学校未来发展指明了奋斗方向。

2017年,学校颁布了《国际化办学推进计划(试行)》,明确提出每年将拿出1000万专项经费推进国际化办学。“动物营养与饲养科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入选全国第二批地方高校“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成为四川省首个获批“111计划”的地方高校。此后,“作物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成功入选。

2018年6月1日,《四川农业大学深度贫困县扶贫方案》发布,为45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开出具有针对性的“脱贫方”。这是学校发挥资源优势助力脱贫攻坚的一大创新举措。2020年,学校发布《四川农业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方案》,明确提出未来5年,学校每年拿出1000万,将着重围绕“十百千万”4级目标持续发力,通过实施科技成果供给、人才支撑和成果转化三大服务计划,抓好产学研融合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百村示范、“1链3e”数字化共享平台和新型高端智库建设四大示范工程,健全协同融合、多元动力、互联共享、市场化投入和督导考评五大机制,打好川农大服务乡村振兴“组合拳”。我校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工作受到上级领导及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

2018年12月初,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进校考察后,充分肯定我校在本科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效。

2018年,动物医学院程安春兽医学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2018年,园艺学院园艺系教工党支部入选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书工作室和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此后,环境学院生态教工支部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近年来,学校持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构建起“大党建、大思政、大宣传”的工作大格局。建设成效入选省教育综改优秀项目、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入选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单位、全省首批“三全育人”示范高校。健全校党委、二级党委、党支部、党员“四位一体”组织体系,实施书记创新项目、“双带头人”培育、党员示范引领、党员关爱帮扶党建“四大品牌计划”,推出基层党建、思政工作和表彰奖励“三个百万工程”。规范处级领导干部选任程序,建立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考核机制。率先推进省属高校派驻纪检监察组改革试点。制定《关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的实施意见》,抓实抓牢“两个责任”,落细落小“一岗双责”。

2020年,面对疫情遭遇战,学校快速响应,全面摸排师生信息,及时联系慰问身在湖北的师生,无惧风雪24小时守卫校园,加班加点研发上线健康打卡系统,医护人员随时随地待命,后勤职工常态化进行消杀并提供送菜送货上门等暖心服务,共同筑起抗击疫情钢铁防线。经过精心筹备,2月24日,在线教学首日近5万人次在“云端”复课。5月,按照分期分批、错时错峰和尊重学生意愿原则,学校在全面摸排、充分准备、多次演练后,以非常之力行非常之事:2.6万名学子分4批顺利返校,返校人数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学校战“疫”取得重大胜利。

2020年9月,学校隆重举行“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座谈会,激励全校师生员工传承弘扬好“川农大精神”,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而接续奋斗。学校及各院所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川农大精神”命名20周年。

2020年9月,学校首次评选表彰10名优秀教师标兵,这是目前我校教师最高荣誉。

2020年,“玉米大豆间作新农艺技术”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并在邻国——巴基斯坦大力推广,获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点赞,后受到了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Imran Khan)的高度赞扬。

2020年5月,学校与西南大学签署合作协议,共建6个重大创新平台,成立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大学科技园建设正式启动。

2020年,学校开始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为今后5年改革发展制定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2021年1月,科技部发文,正式批准我校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这是四川在农业领域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4月20日,由省科协联合教育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农村厅、中科院成都分院等单位共同举办的致敬“四川百年百杰科学家”活动,致敬代表人选名单正式出炉。我校周开达、荣廷昭两位院士以及杨凤、杨开渠、杨允奎、颜济4位教授入选。

2021年6月,我校申报的“国家林业草原西南森林与草原生态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认定组建。该中心是全国首个生态防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我校继“国家林业草原红豆杉西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的第二个国家林业草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21年7月9日,中国共产党四川农业大学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校区音乐厅隆重开幕。庄天慧代表中共四川农业大学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贯彻新理念奋进新征程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的一流农业大学》的报告。报告强调,未来五年一定要深刻认识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担当,准确把握一流农大的内涵和目标,全力建设奋进农大、实力农大、美丽农大、品牌农大、幸福农大。

2021年8月,由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学伟教授担任学术带头人,李仕贵、王文明、王静、李伟滔教授为核心骨干成员共同申报的“水稻分子遗传与应用”项目喜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资助直接经费1000万元。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