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展厅 > 川农英杰 > 革命先烈 > 正文

【革命英烈】江竹筠:不屈的战士

2018-07-18 09:59:31 作者: 访问量:




 

江竹筠,原名江竹君,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大山铺的一个农民家庭。八岁时家乡发生了大旱灾,母亲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江竹筠就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两年后她的身体拖垮了,便从工厂退工,凭三舅的关系到基督教会办的孤儿院小学上学。1939年,江竹筠考入中国公学附中读高中。在这里,她遇到了中共地下党员戴克宇,并在戴克宇的介绍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中国公学停办,江竹筠考入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学习,同时担任该校和附近地下党组织负责人。

由于特务的跟踪,1944年江竹筠转移到成都,改名为江志炜,考入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害系。江竹筠进入川大的时候正是波澜壮阔的学生运动逐步兴起之时,但川东地下党组织对她的要求是以隐蔽为主,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做好群众工作;不发展党员,但要主动配合学校党组织,壮大革命力量。遵照这个要求,她既是本系学习最刻苦用功、成绩优异的学生之一,又是学生运动中最隐蔽的幕后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

在学校江竹筠仅作为一般成员参加了“女声社”和“文笔学会”两个进步社团,进而成为党的外围组织“民协”的成员,但都没有担任领导工作。她避免在学生运动中处于显眼位置,而是密切注视着运动的整个过程,发现了问题就与同学以相互商量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语调谦和,很有分量。

化学系的学生蒋国基功课很好,参加兄弟团体“自然科学研究会”后,引起大家的注意,并影响了一些中间同学靠拢进步团体。江竹筠对民协骨干赵锡骅说:“他功课好,在中间同学中威信高,他们愿意和他接近,比较听他的话。你们几个比较暴露,特务们又有意把你们往红的方面渲染,使中间同学对你们不敢靠近。我们和反动派公开斗争,需要人打冲锋,这就难免暴露,但还是要尽量多上课,不要脱离班上的同学,只在进步同学中间活动是不够的。” 不久,民协便作出决定,要会员不要跨团体,以适当减少参加活动的时间,保证上好课。

江竹筠参加的“文学笔会”最初只吸收有文学修养的人,后来取消了这个限制,参加的人多了,还想将校内更适合于参加其他兄弟团体的同学吸收进文笔,兄弟团体对此有了意见。江竹筠注意到后规劝笔会的负责人说:“不要只顾文笔一个团体的壮大,还要其他兄弟团体都壮大起来,我们进步阵营的力量才能强大。单是一个文学笔会,特务又会象过去一样藐视我们,说我们不过就是这七八个人,我们会再被孤立的。”江竹筠说的特务藐视社团的事,发生在1944年冬天,反动势力煽动几个在川大先修班读书的反动军官的子弟,捣毁了进步报纸《华西晚报》的营业处,文学笔会用“十七学术团体”的名义,严正地谴责反动派的暴行,声援《华西晚报》。那时,他们只组织了几个团体,为了壮大声势,临时把一些系级学会、中学同学会也凑数署名。特务策动那些学会中的一些人出面反水,声明不能代表他们,弄得社团很被动。特务头目马云声、段兴典在望江楼茶园拿着一张黑名单,说:“所谓十七学术团体,不过就是达凤德、赵锡骅这七八个人!”江竹筠用这个往事,启发社团负责人不要只看到自己一个团体,只突出自己一个团体,要同兄弟团体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不断壮大社团的力量。《华西晚报》事件发生时,正处于三次反共高潮之后,进步力量比较弱,在反动势力的围攻下,处于不利的地位,有个同志焦虑不安。有一次,在从图书馆到望江楼的那段校园路上,江竹筠开导那位同志说:“他们‘护校团’利用了同学们爱护川大校誉的心理,蒙蔽了许多同学,占着优势。我们要揭穿他们的阴谋,不能笼统的讲校誉,要分清是非,让大家知道,我们才是真正卫护川大校誉的人。他们的目的是打击进步报纸,扼杀人民的言论自由。不要怕他们一时的嚣张,只要把不明真相的中间同学争取过来,他们就闹不起来了。”一席话,使那位焦虑不安的同志,受到了鼓舞,看到了前途。

1946年暑假,为了配合丈夫彭咏梧的工作,经党组织决定,江竹筠不再回川大留在重庆做彭咏梧的助手。离开川大后,江竹筠协助彭咏梧具体负责组织领导了重庆市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声援南京“五·二○”血案受害师生的学潮,同时还为市委的地下刊物《挺进报》递送稿件和组织发行。1947年秋,江竹筠和彭咏梧前往下川东组织武装暴动,牵制国民党兵力,开辟第二战场。此次暴动计划在初期取得了初步胜利,但之后遭遇了敌人的大量兵力围攻,彭咏梧在领导队伍突围时壮烈牺牲。江竹筠闻讯后强忍悲痛,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继续在下川东继续战斗。但在1948年6月,由于遭到叛徒出卖,江竹筠在万县被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却什么也没说,只回答以“不知道”、“没有组织”。那首难友们为江竹筠所作的诗歌也成为激励后人的千古绝唱:

你是丹娘的化身,

你是苏菲亚的精灵,

不,你就是你,

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

1949年11月14日,国民党在覆灭前夕对在押革命者进行了大屠杀,江竹筠等30余名革命者牺牲在了重庆歌乐山电台下的刑场。时年江竹筠年仅29岁。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