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 史 上 的 今 天

1906年6月1日,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正式开学,9月12日学堂举行首次开学典礼。

1935年7月30日,四川省立农学院收到四川省教育厅通知,学院于九月初由四川大学接办。

1935年9月2日,农业昆虫学家曾省教授接受时任四川大学校长任鸿隽邀请,担任四川大学农学院首任院长。

1948年4月16日,四川大学农学院畜牧学系成立。

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牺牲于重庆渣滓洞。

1949年12月7日,张大成牺牲于成都西门外十二桥。

1950年2月9日,四川大学召开全校师生职工大会,四川大学新的行政领导机构诞生,四川大学农学院也随之成立了临时院务委员会。

1955年4月30日,中共四川省委员会决定四川大学农学院迁雅安独立建院,正式下达迁雅决定。

1955年7月30日,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决议》,决定撤销西康省,将其划归四川省。四川省委遂决定将农学院迁雅。

1956年1月20日,四川大学向农学院全体师生职工宣布了迁院决定,并按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通知要求,由四川大学农学院接收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部分办公、生活用房。

195695,四川农学院在雅安举行成立大会。

1981年5月5日,四川农学院作为主研单位的《籼型杂交水稻》荣获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

1985年6月28日,四川农学院正式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1985年12月11日,胡耀邦同志为我校题写校名。

1987年7月,徐廷文等主研的“西藏作物品种资源考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8年,12月9日,水稻研究所所长周开达教授主持的“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990年12月,小麦研究所所长颜济教授主持研究的“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其姊妹系”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1991年4月19日,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同志视察了我校小麦研究所,与小麦遗传育种专家颜济教授亲切交谈。

1991年4月19日,江泽民同志视察位于都江堰市的学校小麦研究所。

1991年11月,孙晓辉、李实贲、张景国、梁禹九、田彦华的“杂交中稻培育再生稻的研究和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6年12月3、4日,经过学校的不懈争取和努力,我校“211工程”部门预审进行。

1996年 12月4日,以北京农业大学校长石元春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一致通过了学校的“211工程”预审。

1996年12月,荣廷昭教授主持研究的“玉米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7年12月,王康宁、赵玲等主研的“猪、鸡营养参数及配方新技术研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12月,陈圣偶等主研的“凉山半细毛羊新品种选育”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9年6月14日,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式同意四川农业大学作为"211工程"院校展开建设。

1999年12月27日,周开达先生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1月3日,颜济主持研究的“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1年1月3日,黎汉云、刘代银、周开达等研究的“大穗型高配合力水稻优良不育系冈46A的选育与应用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2月19日,胡锦涛同志在京与出席全国科技奖励大会的我校颜济教授亲切握手。

2001年10月27日,李岚清同志专程来校视察。

2002年1月3日,温家宝同志在《国内动态清样》第3007期就“四川农业大学吸引留学人员的启示”一文作出批示:“‘川农大精神’应该总结、宣传和发扬。”

2002年5月19日,江泽民同志专程到雅安校本部视察。

2003年9月12日,李铁映同志专程来校视察。

2004年1月9日,荣廷昭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4年1月20日,汪旭东、吴先军、李平等的“高配合力优良杂交水稻恢复系蜀恢162选育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11月20日,郭万柱、娄高明、徐志文等的“伪狂犬病基因缺失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6年10月1日,李岚清同志为我校建校100周年题词。

2006年10月1日,陈至立同志为学校百年校庆发来贺信。

2007年10月16日,温家宝同志在《四川农业大学师生给温总理的一封信》上作出批示:“川农大的工作很有成绩,办学经验值得重视。”

2007年12月11日,陈其兵、张健等主研的“四个南方重要经济林树种良种选育和定向培育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年5月20日,李克强同志视察我校都江堰校区,慰问师生员工。

2008年12月3日,荣廷昭主持的“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09年12月23日,李仕贵、黎汉云、周开达等的“骨干亲本蜀恢527及重穗型杂交稻的选育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0年10月10日,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启用典礼举行,实现了一校三区局面。

2010年11月29日,陈代文、吴 德、杨凤等的“母猪系统营养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2年7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为学校授牌。

2012年12月19日,邹立扣等主研的“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其在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制中的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10月27日,李明洲教授和李学伟教授分别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的研究论文《比较基因组学鉴定藏猪和家猪的自然和人工选择》在《自然-遗传》(Nature Genetics)上作为Article(研究论文)发表。该期刊影响因子为35.2,创下学校发表论文影响因子之最。

2013年12月25日,现任学校学动物医学院院长程安春主持的科研成果“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3年12月25日,周小秋、邝声耀等的“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 ”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7年6月29日,我校水稻研究所陈学伟教授团队在Cell杂志(2016年SCI收录影响因子达30.41)发表了题为“A Natural Allele of aTranscriptionFactor in Rice Confers Broad-Spectrum Blast Resistance(一个转录因子的天然变异赋予水稻对稻瘟病的广谱抗性)”的研究论文(我校为通讯单位、水稻所陈学伟教授为通讯作者,李伟滔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朱紫薇、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awsheng Chern博士、我校水稻所尹俊杰博士、硕士研究生杨超和冉莉为共同第一作者)。

2017年9月21日,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9月7日,我校水稻研究所陈学伟教授团队在《科学》在线发表了我校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合作完成的研究论文“水稻转录因子IPA1促进高产并提高免疫”(A single transcription factor promotes both yield and immunity in rice),该论文的发表实现了我校在《科学》杂志发表论文零的突破。

2019年1月8日,我校陈代文教授主持的“猪抗病营养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陈代文携团队成员车炼强、詹勇、虞洁、韩继涛、张璐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国家领导人的颁奖。

2019年2月27日,我校一学科入围全球前三百强。2019世界大学学科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by Subject 2019)发布了2019年世界大学学科排名,本次排名评估了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所高校,中国内地共76所大学入选全球600强,其中四川4所高校上榜。在各学科排名中,我校农学与林学入围全球前三百强,这是我校学科首次进入全球前三百强。

2019年4月28日,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来到四川农业大学为广大师生作形势政策报告,寄语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伟大实践。

2019年5月7日,九三学社四川农业大学支社成立。

2019年6月29-30日,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会暨青年科技人才论坛在哈尔滨举行,我校卢艳丽教授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四川仅三人获奖。

2019年9月6日,我校正式组建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1月10日,我校周小秋教授主持的成果“草鱼健康养殖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周小秋教授主持获得的第二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2020年2月5日,我校冯斌、李伟滔、王静三位青年教师的项目成功入选霍英东教育基金青年教师基金资助项目,我校入选项目数量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并列第一位。

2020年3月2日,我校召开干部大会,新老校长交接,宣布吴德任校长。

2020年4月21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学校副校长陈代文教授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全省仅有2人获此荣誉。

2020年5月15日,我校与西南大学正式签订协同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协议。

2020年5月30日,我校动物营养研究所周小秋教授荣获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创新争先奖”是继“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之后,我国批准设立的又一个重要的科技奖项,每3年评选一次。周小秋教授本次获奖,填补了我校在这一奖项上的空白。

2020年8月30日,我校副校长李明洲教授入选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奖人选,该奖项每两年评选一届,每届表彰全国不超过100人。

2020年9月17日,我校“双一流”建设任务符合度高、目标达成度好,标志性成果显著,第三方评价的表现度持续向好,全面完成了建设方案目标任务,专家一致同意通过周期评估。

2020年10月21日,由我校牵头建设的成渝乡村振兴学院(成都)正式成立。

2020年11月24日,周小秋教授获评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本次四川全省高校中获此荣誉者只有2人。

2021年1月12日,正式批准我校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8月20日,我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2022年2月14日,我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2022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我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继2020年之后,再一次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永丰村)考察时,我校马均教授面对面向总书记汇报了四川水稻产业发展情况,并近距离聆听了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2022年7月15日,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单位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冯琳教授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个人奖,是川内唯一获得个人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川农大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科学家。全国仅有20名女科学家和5个团队获此荣誉。

2022年7月18日,燕麦研究取得里程碑突破。我校小麦研究所彭远英教授研究团队的论文《基于参考基因组揭示六倍体燕麦的起源和进化》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同时期刊还特别邀请论文作者撰写研究简报《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对成果进行了推介。小麦所魏育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022年7月21日,王静教授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18届高等院校青年科学奖一等奖。全国仅有10人获得一等奖。

2022年8月6日,2022年度第十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评选产生了10位“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候选人,陈学伟教授成功入选,也是四川省唯一入选者。

2022年8月14日,李明洲教授获得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2023年2月13日,我校杨文钰教授带领团队历时23年的攻关成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是四川首个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

2023年4月20日,我校报送的《四川天府新区乡村振兴研究院》案例入选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第四届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023年54,我校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刘江荣获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我校农学院农学201902团支部获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该年省内仅我校和西南交通大学两所高校基层团支部获此殊荣。我校西部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获评“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全省仅20名个人和10个集体获此殊荣。

2023年5月1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省人民政府任命王际睿为我校副校长。

2023年5月30日,我校陈代文教授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王西瑶教授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