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 农 大 事
1906年
四川通省农政学堂开办,随后改名为“四川中等农业学堂”。这是四川近代第一所专门性的农业专科学校。由四川农政总局在成都设立的该学堂,“以教授农业上必需之时、应有之艺能,用中国之成法,参东西洋之知识,使学者实能从事农业为宗旨”。开办之初,以培养农政官员为主,学生由各县限额申送,设农别科、蚕别科,学制3年。
1927年8月
四川省长公署决定,将四川的法政、国学、工业、农业、外国语等5所专门学校合并改组为公立四川大学。原5所专门学校,分别改为川大的5个学院,即法政学院、中国文学院、工科学院、农科学院、外国文学院。由五院学长(即院长)组成“大学委员会”,共同代行校长职权。.
1931年11月9日
国立成都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公立四川大学合并,由教育部定名的“国立四川大学”正式建立。国立大学组建过程中,原三大学院除公立川大工、农两院独立建校外,其余院系合并。
1935年7月
教育部根据入川视察教育的特派员的汇报,制定四川各大学院校整理办法。7月2日,特派员向教育部汇报的四川教育情况。7月4日,教育部对川省各大学校院特定整理办法6项。电令川大及教育厅遵办。一、国立川大理教、政经两系合并,文院各系依旧,增设农院;...三、省立农院并入川大,由教育厅先行接受;...
1952年
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院系调整工作。1949年,四川大学共有文、理、法、工、农、师范6个学院、25个系,十余个专修科,文科、理科两个研究所,是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
1955年6月8日
四川大学成立了农学院建院筹备委员会,拉开独立建院序幕。
1955年7月30日
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撤销热河省、西康省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第一项规定的决议》,决定撤销西康省,将其划归四川省。四川省委遂决定将农学院迁雅。
1956年1月20日
四川大学向农学院全体师生宣布迁雅决定,并按四川省人民委员会通知要求,由农学院接收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办公、生活用房。1956年1月,原西康省人民委员会办公厅、财政厅、财经办公室、教育厅、文化处等办公、生活用房由四川农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前身)接收。这些校园建筑风格都透露出各自的特色,从另一个侧面浓郁了校园的历史文化。
1956年9月1日
四川大学农学院迁雅安独立建校,定名为四川农学院。初由高等教育部主管,首任院长杨开渠。
1956年9月5日
四川农学院在雅安电影院举行独立建院大会,是任四川省副省长邓锡侯、省高教局局长康乃尔、省农业厅副厅长赵孟明和雅安党政领导及四川大学、西南农学院的代表及师生1400多人出席大会。
1959年
学校开始招收水稻栽培(杨开渠、1956)、兽医产科(陈之长、1962)、玉米育种(杨永奎、1964)、家畜饲养(杨凤、1964)和家禽育种(邱祥聘、1964)专业三年制硕士研究生。后因“文革”中断,至1978年恢复。
1964年
创建于1936年的四川大学农学院稻作室改建为四川农学院水稻研究室。
1981年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1984年
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1986年,作物栽培与耕作学、植物病理学、草业科学、基础兽医学、森林培育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专业经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1985年6月28日
根据四川省人民政府(川府函1985第216号)批复,学校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
1988年
周开达教授主持的 “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1988年
经四川省政府批准成立水稻研究所。周开达任第一任所长。当时水稻所在雅安主要有濆江农场和沙湾农场两个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两个面积不大的试验基地已经不适合从事水稻研究。
1988年底
刚刚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水稻所所长周开达向省上提出来,希望省上支持在雅安以外建设一个水稻研究基地。时任四川省常务副省长谢世杰当即表态支持,并建议考虑迁往当时的成都市温江县。
1990年
颜济教授主持研究的“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6’及其姊妹系荣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1991年3月份
水稻所正式迁往温江,开始了水稻所在温江艰苦创业20载的历史。
1991年4月19日
江泽民同志视察了位于都江堰的小麦研究所,与小麦遗传育种专家颜济教授亲切交谈。
1996年
荣廷昭教授主持研究的“玉米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新自交系48-2和S37”获国家发明二等奖。
1999年6月
经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学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学校正式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
1999年11月
周开达教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我校第一位院士,也是四川省的第一个农业院士。
2000年
颜济主持研究的“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0年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作物栽培与耕作学、草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养殖、预防兽医学、森林培育学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
果树学、1996年,作物遗传育种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
荣廷昭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
植物病理学、基础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获博士学位授予权。
2008年5月20日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副指挥长李克强来到“5.12”地震重灾区之一的都江堰市,专门视察了都江堰市最大的受灾群众安置点——我校都江堰分校校园,详细询问了分校师生和安置点受灾群众的状况,高度赞扬了分校师生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
2008年
荣廷昭主持的“西南地区玉米杂交育种第四轮骨干自交系18-599和08-641”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0年10月10日
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和轻快的校歌,成都校区启用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
2013年
动物营养研究所周小秋教授主持的科研成果“建鲤健康养殖的系统营养技术及其在淡水鱼上的应用”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4年1月
现任学校学动物医学院院长程安春主持的科研成果“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疫苗”获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017年
植物病理新增为一级学科博士点;同年学校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2020年1月
据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2020年1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涵盖web of science中2009.1.1-2019.10.31的数据)显示,继“植物学与动物学”和“农业科学”后,我校的“生物与生物化学”学科在本期进入了前1%的ESI学科,该学科在全球排名第1052/1080位,成为我校第三个ESI前1%的学科。拥有ESI前1%的学科数在全省高校中仅次于四川大学、电子科大,排名第三;在全国农林高校中排名第九。
2020年
我校杨文钰教授团队历时18年研发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被正式写入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大力推广。
2020年
我校召开干部大会,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易林一行来校宣布省委、省政府任免决定,任命吴德为四川农业大学校长。今年学校还先后新增李明洲、卢艳丽两名“80后”副校长。
2020年
周小秋教授团队发表3篇论文,入选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4-2018年全球渔业学领域TOP100高被引论文,入选数量数全球第一。
2020年
疫情期间,我校校友“雨衣妹妹”逆行武汉送出2万份盒饭,生动彰显了青年担当,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2020年
决战脱贫攻坚,学校1个项目入选教育部第三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1个案例入选国务院扶贫办“志愿者扶贫50佳案例”。
2020年
学校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以“十大育人工程”构建川农大特色育人格局。
2021年1月
正式批准我校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实验室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1年8月
我校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2022年1月
我校再新增一个ESI前1%学科,目前我校共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
2022年2月14日
我校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名单。
2022年2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我校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继2020年之后,再一次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
2022年4月
草学教工党支部成功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名单。
2022年6月8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永丰村)考察时,我校马均教授面对面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四川水稻产业发展情况,并近距离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
2022年7月18日
燕麦研究取得里程碑突破。我校小麦研究所彭远英教授研究团队的论文《基于参考基因组揭示六倍体燕麦的起源和进化》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上在线发表,同时期刊还特别邀请论文作者撰写研究简报《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对成果进行了推介。小麦所魏育明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2022年8月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名单,我校李明洲教授入选,成为我校畜牧学科首位国家“杰青”项目获得者。
2022年10月
据美国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2022年10月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继“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与生态学”“化学”“微生物学”和“工程学”后,我校的“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在本期进入了ESI全球前1%学科之列,成为我校第八个ESI全球前1%学科,这也是我校2022年第四个进入ESI的全球前1%学科。
2023年
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进入了ESI世界前1‰学科之列,标志我校“植物学与动物学”已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2023年2月
我校杨文钰教授带领团队历时23年的攻关成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写入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是四川首个三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加以推广的农业技术模式。
2023年3月3日
我校草业科技学院黄琳凯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在线发表了题为“Pangenomics identifies structural variation associated with heat tolerance in pearl millet”(美洲狼尾草泛基因组构建、结构变异挖掘及耐热机制解析)的研究成果。
2023年5月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消息,省人民政府任命王际睿为我校副校长。
2024年4月28日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北京人民大会堂传来喜讯,我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是本次全省唯一、全国2所之一获此殊荣的高校。
2024年
我校“农业科学”进入了ESI全球1‰学科之列,成为继“植物学与动物学”之后,我校的第二个ESI全球前1‰学科,标志我校“农业科学”已进入了国际高水平学科行列。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