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川农大奋斗哲学
5月20至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小满节气翩然而至。此时节,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称作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回顾川农大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从扎根雅安的艰苦岁月,到如今桃李满天下,川农人始终坚守“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这种精神,与小满所蕴含的哲学不谋而合,小满不是自满,而是在成长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追求小得盈满,不断积蓄力量。
满而不溢,追求卓越
在农业科研领域,川农人就像小满时节的麦穗,虽未完全成熟,但已饱含希望,满而不溢。多年来,学校的科研团队深入田间地头,针对农业生产中的难题展开研究。无论是培育优良的农作物品种,还是研发先进的种植技术,他们都脚踏实地,不断探索。他们深知,每一个小的突破,都是迈向丰收的重要一步,就如同小满时节麦粒的逐渐饱满,是积累与沉淀的过程,这种对科研的执着追求,正是“川农大精神”的体现。如今,积累的科研成果丰硕、效益显著。已获部省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7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项,四川省科学技术特等奖3项、一等奖73项;70%以上的获奖成果得到推广转化,累计创社会经济效益1000多亿元;先后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Science》等发表高水平论文。
积蓄力量,厚积薄发
小满时节,南方降水增多,江河渐满,这是大自然积蓄力量的体现。而在川农大,莘莘学子们也在不断积蓄知识与力量,为未来的绽放做准备。从踏入校园的那一刻起,他们便心怀“兴农报国、振兴中华”的志向,在课堂上认真聆听老师的教诲,在图书馆里埋头苦读,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平台,为学生们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如,每年都要进行的乡村调研和川农特色的耕读教育,学生们深入乡村,了解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但凭借着“川农大精神”中艰苦奋斗的品质,他们不畏艰难,不断总结经验。就像小满时节的作物,在风雨的洗礼中茁壮成长,学生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等待着未来的厚积薄发 。
小满,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追求。在这个节气里,让我们汲取“川农大精神”的力量,在成长的道路上保持小满的心态,满而不溢,不断积蓄力量,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愿每一位川农学子都能如小满时节的万物,蓬勃生长,在未来的日子里收获属于自己的丰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