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川农大图书馆“文化墙”的故事
在川农大的校园里,有这样一座建筑。它有着现代化的外观,玻璃幕墙在阳光下闪耀,周围绿树环绕,葱茏绿意。远远望去,它安静而沉稳,却又充满着蓬勃生机与活力。大家能猜到它是什么地方吗?
没错,它就是我们四川农业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不仅是学生借阅图书、伏案求知的场所,更是孕育精神力量的沃土,静静承载着“川农大精神”的传承与发扬。在图书馆一至三楼,引人关注的“文化墙”,便是“川农大精神”的注脚。学子们于此氛围下积淀、成长,让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精神,化作前行的灯塔,成为滋养一生的精神养分,永续传承、生生不息。

文化墙诞生于2020年,档案馆为纪念“川农大精神”正式命名20周年而设计,也是将档案史料设计上墙,营造和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充分释放环境育人与文化育人功效的一项举措。内容有川农大老照片、重大成果奖项、“川农大精神”命名记、川农大英烈校友、“三杨精神”等。


一、大师风采,高山仰止
“三杨精神”文化墙是对杨开渠、杨允奎、杨凤杰出学者的介绍。杨开渠是农业教育家和水稻科学家,他是长江流域双季稻种植的先驱者,更是中国再生稻理论的奠基人,深入研究并推广再生稻种植,缓解抗战粮食危机;他曾任四川农学院首任院长,治学严谨,培养众多农业人才。杨允奎先生作为农业教育和作物遗传育种的先驱,其开创的玉米综合品种群体改良方法,至今仍在农业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杨凤先生秉持“奉献、协作、求实、创新”的精神,在畜牧学科领域潜心钻研,为我国畜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曾任四川农业大学首任校长。

二、英烈校友,浩气长存
“川农大英烈校友”文化墙,是对江竹筠、王右木、郑佑之等英烈校友的深切缅怀。他们在国家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用热血和生命捍卫了民族尊严。他们坚定的革命信仰与无畏的斗争精神,让我们深知今日的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这些英烈校友的故事,如同一座座不朽的丰碑,时刻提醒着川农学子铭记历史,勇担时代使命。
漫步在图书馆的文化墙前,每一个驻足凝视的瞬间,都是与历史的对话,与先辈精神的交融。这面文化墙,不仅是川农大历史的展示窗口,更是“川农大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川农人,在求知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