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大厅 > 正文

忆清明时节,传校史精神

2025-04-03 15:07:09 作者: 姜巧书/文 潘坤/审访问量:1

忆清明时节,传校史精神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清明节历史悠久,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在这个时节里,大地呈现出清新明亮之象,气温逐渐回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好时机。

清明节的由来与寒食节、上巳节以及古代祭祀习俗紧密相关。寒食节在清明前一日,相传源于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下令在其死难之日禁火寒食。随着岁月流转,寒食节禁火、冷食、祭祀等习俗逐渐融入清明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有上巳节,此为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的重要节日,人们会举行祓禊等活动以祈福消灾,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习俗也颇为盛行,这些习俗的部分元素也被清明节吸纳。此外,古人素有在春季祭祀祖先、扫墓的传统。多种因素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如今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的清明节。

在这个充满追思的时节里,我们也不禁回顾四川农业大学校史,表达对为国家、为社会英勇献身的烈士们的深深敬仰,并从中汲取力量、不断前行。

四川农业大学有着悠久的历史。1906年,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创办,开启了办学征程。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先辈们怀着“兴农报国”的宏愿,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教育与科研。他们就如同在清明时节默默扎根土地的种子,虽历经风雨,却从未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回望校史,我们看到无数川农人秉持着“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这种精神,与清明所蕴含的敬畏、传承不谋而合。就像清明时人们不忘先辈恩德,川农人也始终铭记前辈们的奉献,传承着兴农报国的使命。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许多川农学子投身革命,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是烈士,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英雄。在清明,我们向他们致敬,他们的精神如同清明时节的春雨,润泽着每一位川农人的心田。

在如今的时代,川农大人继续发扬先辈精神。在科研上,他们扎根田野,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培育优良品种,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贡献力量,如同清明时节辛勤劳作的农人,用汗水浇灌希望的田野。在教学中,教师们传承着先辈的教育理念,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高素质人才。

清明,是追思过往,更是展望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川农学子,我们站在先辈们的肩膀上,更应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我们要像清明时节破土而出的新芽,充满生机与活力,在知识的海洋里汲取养分,在实践的天地中锻炼成长。

让我们在清明时节,缅怀先烈先贤,回顾校史,传承“川农大精神”。以英烈为榜样,以先辈为指引,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砥砺前行,用青春和汗水书写属于我们的篇章,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愿清明的微风,拂去我们心头的浮躁;愿校史的光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愿先辈们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奋进。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