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建川博物馆|以敬畏之心,赴历史之约
清明将至,追远抚今。为赓续红色血脉,强化成员家国情怀,2025年3月30日,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开展“薪火永续·清明铸魂”馆馆联建暨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依托建川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团队成员参观了抗战岁月、红色年代、地震系列、辉煌巨变等主题展馆,以敬畏之心对话历史,以赤诚之情叩问初心。

(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前往建川博物馆开展“馆馆联建”活动)
观史明志,于无声处听惊雷。建川博物馆秉持“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为了安宁,收藏灾难;为了传承,收藏民俗”的宗旨,拥有超过30个专题展览馆,涵盖了抗日战争、民俗文化、红色时代以及地震灾害等多个主题。该馆珍藏着逾800万件文物,每一件文物的背后都承载着一段沉重的历史。此次清明之行,未设香烛,未诵悼词,只有一颗颗虔诚的心寄托着对往生者无尽的怀念。

(俞大维纪念雕像)

(缅怀汶川大地震逝者)
鉴危知进,废墟之上见苍穹。在抗战主题馆内,褪色的军功章、卷边的战时日记、复原的烽火战壕,仿佛将时光拉回血与火交织的岁月。“我们深切体会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文物不语,却震耳欲聋,每一道裂痕都是民族脊梁的印记。”成员低声慨叹。随后,成员们来到“5·12”汶川地震纪念馆,馆内倾斜的时钟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裂缝纵横的墙壁、玻璃展柜里沾满泥土的救援头盔、密密麻麻的寻亲启事,将灾难的惨痛与共生的温情袒露无遗。成员们用指尖轻触展柜中沾满泥浆的手套,似在与未曾谋面的灵魂握手。展区尽头的墙上悬挂着灾区孩童的画作,灾难无情,可孩子们笔下的彩虹却能跨越断裂的桥梁。

(中国老兵手印广场)

(日本侵华罪行馆出口雕像)


(灾后儿童绘画作品)

(5·12大地震幸存的“猪坚强”)

(社会各界对汶川大地震遇难者进行捐赠)

(地震时扛起断壁让学生逃生的老师)
此次“馆馆联建”暨清明节主题系列活动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缅怀,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成员们以目光抚摸文物伤痕,于静默中完成对万千逝者的私语。未来,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将继续以步履丈量历史的纵深,让红色基因在青春的血脉中奔涌不息。
图片:李馨露、程彦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