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探秘计划|解锁奇妙研学之旅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开展春日研学科普活动
3月21日,四川农业大学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与芦山县幼儿园联合举办研学科普活动。通过动物科普教育、校史文化宣传与校园探秘等实践活动,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激发儿童科学探索兴趣。本次活动惠及幼儿师生200人,累计发放科普宣传手册200余册,持续发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的科普阵地作用。
立足科普阵地,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
作为四川省内珍稀动物标本资源最丰富的场馆之一,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承担着重要的科普教育职能。馆内陈列大熊猫、中华秋沙鸭、红腹锦鸡等近百种珍稀动物标本,涵盖水禽、陆禽、爬行类等多个门类。标本形态逼真、分类科学,结合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志愿者的生动讲解,小朋友们直观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栖息环境及保护现状。活动中,志愿者以互动问答、趣味故事等形式,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念融入讲解,激发小朋友们对自然科学的探索热情。

(动物标本馆科普解说员正在讲解,程彦鑫/图)

(小朋友于动物标本馆拍照打卡,董灿林/图)
深挖校史底蕴,传承奋进精神
在校史陈列馆,小朋友们参观了校友题字、校庆赠品等珍贵展品。这些展品让他们感受到了川农大百余年办学历史中积淀的“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精神。同时,解说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小朋友们讲述川农人在农业科研、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奋斗故事,深刻感悟农耕科学家精神。此外,研学活动以川农大著名校园地标为鲜活教材,开展校园实地科普教育教学。在江姐雕像前,解说员通过讲解革命事迹,将红色基因与科学精神结合;在贾思勰雕像旁,小朋友们聆听解说员讲解《齐民要术》的创作历程,体会到古代科学家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小朋友参观校史馆,程彦鑫/图)

(小朋友参观江江姐雕像,董灿林/图)
创新实践模式,构建多元科普体系
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依托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资源优势,构建“科普+志愿+文化”服务模式。活动中,校园探秘路线设计独具匠心:从梧桐大道的自然之美,到图书馆的学术氛围;从川农牛的趣味互动,到老板山的生态观察,小朋友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科学与人文的交融。活动结束后,芦山县幼儿园教师反馈:“孩子们不仅增长了知识,更树立了保护环境、尊重科学的意识,这种实践教育远超课堂效果。”

(解说员带队小朋友校园实地科普探秘,董灿林/图)
此次研学活动是四川农业大学动物标本馆与蜀韵科绿志愿服务先锋队服务青少年科普教育事业的又一重要体现。未来,团队将进一步优化“馆校联动”机制,开发针对不同年龄段的科普课程,通过推动科普资源“走出去”与青少年“请进来”的双向结合,助力更多孩子在科学探索中收获成长,让科学家精神和生态文明理念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