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褪色的“川农大精神”|求实创新,弦歌不辍
在科研的广袤天地里,唯有秉持脚踏实地的求实精神,才能探寻到真理的光芒;也唯有心怀大胆开拓的创新勇气,方能突破旧有的藩篱,开辟出全新的道路。四川农业大学,这所百年学府,“求实创新”的“川农大精神”代代相传,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川农人,激励他们在农业科研的道路上勇攀高峰。
回溯过往,颜济教授堪称求实创新的先驱典范。彼时,四川小麦产量长期低迷。颜济教授怀着对农业科研的赤诚之心,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经过无数次的杂交试验和精心选育,他成功培育出“雅安早”“大头黄”“竹叶青”等“62型”小麦品种,让小麦亩产实现了大幅提升。随后,他又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不懈的努力,选育出“繁六”及姊妹系。这些品种集高产、抗病、早熟、矮秆等优良特性于一身,满足了多熟制的种植要求,成为长期抗条锈、大面积栽培的典范,使四川小麦产量显著提高。1990年,颜济教授团队凭借“小麦高产、抗锈的优良种质资源繁六及姊妹系”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这一荣誉是对他求实创新精神的高度肯定,更是他为农业发展无私奉献的最好见证。2000年颜济教授团队“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在获奖年基本代表了国家科研最高成就,一等奖数目极其稀少,据悉颜济教授获奖当年一等奖空缺)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项目主持人颜济与项目主研人员
周开达教授同样是川农大的骄傲。他勇闯科研“无人区”,毅然闯入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研究的国际禁区。在常规育种工作中,面对别人眼中可能是不利性状的高不育杂交后代,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将其视为实现水稻杂交优势的关键突破点。他深入田间,反复试验,不断探索,最终首创“籼亚种内品种间杂交培育雄性不育系的方法”,创造了“光敏不育系生态育种方法和技术”。这些创新成果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新方向。1998年,周开达院士团队的“籼亚种内品种间培育雄性不育系及冈·D型杂交稻”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川农大求实创新精神的强大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项目主持人周开达院士与项目主研人员
荣廷昭教授深耕玉米遗传育种领域,同样成果斐然。在科研过程中,他勇于突破传统育种方法的局限,提出了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热带种质的新途径,结合西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传统育种方法进行了改良。他选育的集高配合力、高产、高抗多种病害于一体的玉米自交系和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种累计推广近亿亩,为解决我国玉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第一获奖人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为推动我国玉米种业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项目主持人荣廷昭与项目主研人员
时光流转,川农大的求实创新精神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在科技飞速发展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双重驱动下,相关科研工作正稳步且高效地推进。在项目承担方面,川农大紧紧围绕世界科技前沿与国家重点战略布局,积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成果丰硕。新增纵向项目521项,其中共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3项,国家自科基金77项。尤其在畜牧学科创新研究群体、杰青延续资助和海外优青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这是对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的高度认可,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科研基地建设上,崖州湾国家实验室成都粮油作物试验基地项目的顺利启动,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粮油作物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首个新基石科学实验室的揭牌,更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有望吸引顶尖科研人才,开展前沿科学研究,为解决重大科学问题贡献智慧和力量。
在科技奖励方面,川农大新获18项部省级科技奖励,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5项,且主持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15项,这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无数科研人员辛勤付出与智慧结晶。学校还以第一单位完成的川芎ISO国际标准成为四川首个中医药类国际标准,这不仅提升了四川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更推动了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此外,川农大还制定了全国首个城市公园绿地低碳评价行业标准,彰显了在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的领先地位。柑橘采摘机器人亮相央视,表明川农大的科研成果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在实际应用中得到广泛关注与认可。1项研究成果入选2023年省十大科学进展,进一步证明了学校在科研创新方面的卓越表现和重要影响力。

新基石科学实验室揭牌仪式(图片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微信公众号)
在科研经费方面,年度到校纵横向科研经费超过7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充足的资金支持为科研工作的持续开展、科研设备的更新换代以及科研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也反映出社会各界对科研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
一代又一代川农人在各个领域持续奋进,凭借求实创新精神斩获多项国家级荣誉,为学校发展贡献了川农智慧和力量。
不同的时代,相同的是川农大人对求实创新精神的执着坚守。他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脚踏实地,勇于创新,不断攀登农业科研的高峰。在未来的征程中,相信川农大人将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一精神,在农业科研的广阔天地中,书写更加辉煌的篇章,为实现农业强国的目标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