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大厅 > 正文

颜济的红色誓言​

2024-05-13 14:45:13 作者: 校史文化服务中心/文 潘坤/审访问量:48

赓续红色血脉,谱写时代华章|颜济的红色誓言


“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粮食安全高于一切。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12月8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四川农业大学作为国家进入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兴农人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

颜济教授“川农大精神”的奠基者之一,从事小麦育种、细胞遗传学、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研究70多年,笃行务实,潜心研究,攀登上一座又一座学术高峰,是科学研究领域的典型和楷模。

本期文章将带领大家了解颜济教授和他立下的红色誓言。

颜济教授

颜济(男1924.05-2021.02)

四川成都人,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植物学家、小麦族生物系统学奠基人,国家杰出高级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53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毕业于华西协和大学农艺系,留校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至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1956年,四川农业大学前身办学机构)农学系任教。1956 年,随校迁往雅安。选育出“雅安早”、“大头黄”、“竹叶青”等“62型”品种,为四川小麦生产做出重大贡献。通过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项目,收集和保存小麦族21属193种35变种6000余份材料,建立了小麦族种质资源库和小麦族植物标本室,对小麦族种质资源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作为主持人和第一研制人,曾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1980年四川省重大科技成果奖、199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1997年香港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农学奖、200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撰有《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五卷,全面总结小麦族生物系统学研究成果;及《高等植物器官结构的构成)等专著。

01我现在也在进一步地认识到只有大公无私的人,才能真正成为一个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战士。

02科学研究是探讨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是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它可以体现在论文这一载体上,对经济社会没有直接作用,要通过技术设计到达为人类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最终目的。

背景阅读:

颜济先生认为科学研究与技术不完全是一回事。做科学研究,是认识和揭露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他建议学生把所在领域的书读完,再去读好大自然这本客观实际的书,从中发现错误与矛盾,再以客观实际来检验,当有了新的认识,发现了新知识、新的真理,就是科学研究的成果,哪怕它有大有小。科学研究是认识客观存在的新知识,它不直接具备经济价值,是人的思维活动的第--阶段。人的思维活动的第二阶段,是把科学知识拿来综合利用,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利益服务,这叫做技木设计科学研究分界得越简单,认识得越清楚,技术设计是考虑的方向越多,越经济实用

03任何个人的认识都带有片面,只有党集中了全面认识分析,才能领导革命走向胜利,才能领导、教育自己,才可能让自己为共产主义的事业完成现阶段最需要自已完成的任务,让自己最恰当地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最大的能力。

04自有信心在党的教育和监督下定能够克服这些缺点,捍卫共产主义的事业,自己有决心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自己自信能在党的领导下为党作一定的工作。

背景阅读:

颜济先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成都解放前夕,放弃已经获得的美国爱达荷大学留学机会,在地下党的领导下积极参与护校迎解放运动。新中国成立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几十年如一日践行着自己的誓言“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出最大的能力”年近古稀之年,花费近20年出版《小麦族生物系统学》一共五卷2017年又出版《高等植物器官结构的建成》书,书中一幅幅精美的图画,都是他一生追求真理的脚印。

济在育种现场

颜济教授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胡锦涛同志在京与出席全国科技奖励大会的我校颜济教授亲切握手

1987年,颜济教授、杨俊良教授在新疆尔津沙漠红柳灌丛分市区考察小麦族植

05正在这一年的冬天。独山失陷了!人心惶惶,只凭着青年人的爱国热情,激起我考空军的情绪。我便考进了航校廿四期,去到昆明。

06当时没想太多,日本人打来就觉得应该反抗,去参军不过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背景阅读:

抗战形势的不断发展几乎伴随了颜济先生整个青少年时代的成长。当时为避战火,数十所高校纷纷内迁,四川成为迁入高校最多的省份。颜济中学毕业考入华西协和大学牙科。1944年,日军攻陷贵州独山的消息传来,“大后方危险”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群情激奋,成都华西坝一时掀起了“投笔从戎”、“保家卫国”的高潮。此时,空军军官学校在成都招收飞行员,还在牙科二年级学习的他毅然报者空军投身抗战行列成为了空军军官学校飞行班第24期学员在昆明接受严格的训练。

07读大学,学生物学,做实验看到草履虫,多次分裂以后,衰老了就交配,交换核物质,增加了基因异质性,恢复了生存适应力,返老还童。常常想,人能够像它多好!但人是多细胞生物,衰老的躯壳抛不掉,人可以克隆,取一个细胞再培育成一个人,但仍然不是原来的个体但,人可以把经验,把知识传下来给别人使新一代人生活得更好。

背景阅读:

颜济先生在与学生们交流科学研究的经验时,常谈到创新对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性,传承创造及利用知识是人类不同于其它生物的关键所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所在。而知识分子更应肩负起传承、创造、利用知识的崇高使命。

  
江泽民同志视察位于都江堰的我校小麦研究所并与颜济教授亲切交谈(左二为颜济教授)

08这五十年,是新中国建立、成长、壮大的五十年;是民生凋敝、贫穷落后、饥寒交迫的旧中国走向温饱小康、国富民强、科学文化蓬勃发展的五十年;这五十年的发展,是在几代仁人志士浴血奋斗、前赴后继打下的基本上建立起来的。四川的小麦科学研究,中国的科学研究也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洪流中逐步发展起来的。

背景阅读:

颜济先生自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从事发育形态和发育遗传基础研究,提出四川小麦育种与资源建设的“三级跳”目标。通过对四川作物生产状况调研,提出半矮秆形态结构与抗根腐病来克服高产与倒伏的矛盾,从而在四川与墨西哥不约而同地同时进行了矮化育种。他把病孢子人工接种严格鉴定抗性视为关系育种成败的重要手段,进行流行锈病与白粉病病菌孢子的人工接种以加强育种田间的发病几率提高抗性选择的可靠性;早熟高产的综合性状设计为育种目标来进行严格选择;用田间多次观测评价取代了只看最后的产量统计,把产量估算在综合性状设计之中;从发育形态学的分析出发,估计了试验田与生产大田之间的生态差异。颜济先生以身体力行,让曾在四川地区价格昂贵的小麦,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平价美食,他选育的小麦品系创下20年保持抗性不衰的世界纪录。

09对科学家所讲的话不能迷信,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背景阅读:这句是颜济先生经常对学生讲起的话,也是他毕生的信条。在很多人觉得四川无法育成小麦良种的时候,颜济不相信只有外国的麦种好种田,他以地方品种为基础,进行矮杆抗倒、抗病的系选,同时引进国外新的种质,杂交育种。选育“雅安早”“大头黄”“竹叶青”等“62型”品种,打破当时意大利小麦品种在四川统天下的局面,把小麦亩产由150-200公斤提高到250-300公斤,使四川小麦生产上了一个台阶。选育的“繁六”及姊妹系具有高产、抗病、早熟、矮秆等优良特性,满足了多熟制要求,成为能长期抗条锈、大面积栽培的典范品种。“繁六”及其衍生品种把四川小麦产量由250-300公斤提高到350-400公斤,使四川小麦生产又上了一个台阶。

颜济和杨俊良教授与学生合照

颜济和杨俊良教授与学生合照

颜济先生(前左三)、杨俊良先生(前左二)与研究生合影

 

颜济教授留影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