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服务大厅 > 正文

雨生百谷种新苗,春来花开忆伟人

2024-04-23 09:45:25 作者: 访问量:28

雨生百谷种新苗,春来花开忆伟人

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个节气,也是春阑之气。斗指辰;太阳黄经为30°;于每年公历4月19日—21日交节。谷雨取自“雨生百谷”之意,此时降水明显增加,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降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反映降水现象,也是古代农耕文化对时令的响应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                           

 国民大计食作保,伟人丹心助农业。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在四川农业大学校史展览馆,赫然展示着一张1945年10月8日重庆《新华日报》社论《感谢四川人民》,里面专门提到四川在抗战中的征粮贡献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杨开渠。

(水稻专家杨开渠)

杨开渠(1902-1962),农业教育家、水稻科学家,1930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农实科,1936年起一直在四川大学农学院以及四川农学院任教授,历任农艺学系主任,川大农学院副院长,四川农学院首任院长。他最早在长江流域倡导种植双季稻,是中国再生稻理论的奠基人。此外,他培育了十几个水稻良种,几百个菊花品种,发现了野生油料作物续随子。

(杨先生归国历程)      

毅然归国展宏图 系统谋划增产值

1927年,考虑到中国以农立国,发展农业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杨开渠考入当时的东京帝国大学农实科学习。学农之余,杨开渠广泛阅读、关注和研究日本的社会科学与人文作品,翻译出版多部日文著作,包括《文学十讲》《人口问题概论》等,他还与著名红色作家夏衍合作翻译了苏联著名小说《沉醉的太阳》。留日期间杨开渠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毕业后即被老师近藤万太郎留在其主持的育种研究室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强占我国东北,杨开渠义愤填膺,毅然辞谢老师的挽留,回到灾难深重的祖国。

杨开渠工作照

“外公骨子里有很强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感。虽然老师挽留,但国难当头,他义无反顾。”杨开渠的外孙女谢扬介绍。他带回来的书籍里面就有菊花研究的专著,而培育和鉴赏菊花是杨开渠个人生活的赏心乐事和一生爱好。1935 年秋杨开渠赴川任教,见四川大量冬水田没有有效利用,于是将开发成千上万亩冬水田、提高稻谷产量作为首要研究课题。考虑到全面抗战爆发后大量战区民众涌入,在对四川地理环境考察后,杨开渠发表了长达两万多字的《四川省当前的稻作增收计划书》。根据来川后的调查实验,他指出在国家危亡之际,四川稻作耕作制度及栽培方法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提出通过种植双季稻、采取干田直播法、选育旱稻品种等系统举措,全面促进四川粮食增产,以此巩固抗战大后方该文一经发表问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时的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主持四川稻麦改进所负责人杨允奎为其卓见共鸣和折服,杨开渠因此与杨允奎合作开办稻作试验场,进行水稻品种试种,并作双季稻试验。在二人的合作下,尽管四川在当时遭遇连续干旱,但稻种得以明显改良,并得到大面积推广。

(《民族复兴最后的根据地四川省当前的稻作增收计划书》)

1937年四川省主席刘湘签署的省政府公函)

谷雨落,万物生;春又来,忆伟人。谷雨落又起,春风赞神迹。蒙先人之荫蔽,沐谷雨之丽光;乘今朝时代之风,再助粮食增产,农业发展。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