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辛亥革命精神,铭记保路运动中川农人
今天是辛亥革命111周年日子。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头枪声一响,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回望四川农业大学116年的光荣历史,既是一部兴中华之农事的奋斗历史,又是一部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红色历史,当历史的脚步踏进1911年辛亥年间,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各地民潮不断,四川保路运动不仅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更是引发辛亥革命的历史先声。而引爆辛亥革命的四川保路运动的关键转折事件——“水电报”,其真实发生地就是在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川农大最初的前身机构)的农事试验场,革命党人曹笃、朱国琛、蒋淳凤等我校师生是保路运动中的重要领导者。
一、保路事起与“水电报”
1911年6月,清政府悍然将民办的川汉铁路收归国有,并出卖川汉铁路主权,引发声势浩大的川人爱国保路运动。川督赵尔丰为平息此次事件,诱捕保路同志会领袖蒲殿俊、罗纶、张澜等九人,致使民众义愤填膺,数以万计的人前往督院请愿,强烈要求释放蒲、罗等九人,赵尔丰竟下令开枪,打死30多人,史称“成都血案”。赵为封锁消息,下令紧闭城门。为联系外界发展起义,曹笃、龙鸣剑从南门附近缒城而出,奔赴农事试验场与场长朱国琛一起,在试验场工人的帮助下,于数百小木块上写下“赵尔丰先捕蒲罗,后剿四川,各地同志速起自救”,风干后涂以桐油防水,投入锦江顺流而下,将消息传遍川西南。川人声势浩大的保路运动,迫使铁路督办大臣端方从湖北引军援川,造成了清政府湖北军事防御的空虚,革命党人借机发动“武昌起义”,一时革命浪潮席卷全国,多省竖起反正的大旗,清王朝土崩瓦解。正如孙中山先生后来的评价“四川保路同志会与保路同志军实为吾党辛亥革命军兴之始,如果没有四川人民的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或要再迟一年半载。”
“成都血案”发生后曹笃、龙鸣剑等人制作的水电报(现存于四川博物院)
二、史学界关于“水电报”发送地的两种说法
“水电报”的成功发送是革命成功的“转辙器”。“水电报”使消息传遍全川,是四川本土革命运动向全国方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环。如前所述,“水电报”发送地点在农事试验场,那么,该农事试验场与当时成都唯一的农业学堂(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川农大最初的前身机构)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各种相关文献显示,有关“水电报”的发送地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南门外的农事试验场,
张本武《辛亥革命时用“水电报”的来源》
一说在东门外的九眼桥农事试验场。
自贡市介绍富顺籍名人曹笃的《大安区志》中的相关文献
因史料记载到龙鸣剑和曹笃从南门遁出,因此研究者多判断“水电报”的发送地在南门外农事试验场,但也有少数人持发送地位于九眼桥(东门)农事试验场之说。
三、“水电报”与川农大
据研究考证,保路运动重要领导人、蚕桑学堂负责人曹笃,其当时身份应为四川通省农业学堂辖属的蚕桑讲习所监督,曹笃在辛亥年前后曾以此为根据地,联络革命党人发动保路运动,为川省革命走向全国范围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另外一位领导人朱国琛,作为辛亥年间的南门外试验场场长,其真实身份应为四川通省农业学堂附属农事试验场场长,与农场工人都参与了“水电报”的发送。
曹笃像
其时,成都唯一的农业学堂——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在成都拥有两处农事试验场,分别位于成都东门外和南门外,当时曹笃负责的蚕桑科与朱国琛负责的农事试验场也都共同隶属于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故无论“水电报”发送地被指认是在南门外还是东门外,都应在四川通省农业学堂辖属试验场。
东门外的农事试验场是成都最早的农事试验场,1906年农业学堂建立之初就划该地为其试验场。
四川教育官报《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章程》
但该地狭小,仅有二百余亩,因此当时的学堂监督许涵度曾多次呈请划拨另一处作为农事试验场。
洪守汝《源条陈农务应办各项文并批》
据史料显示,在1909年又划拨南门外100余亩为农事试验场,南门外试验场于1909年建立,也与朱国琛任场长的时间一致。
农林公报《四川农务成绩说明》
川督赵尔丰下令封城后,曹笃、朱国琛就是在四川通省农业学堂农事试验场工人的帮助下成功发送了“水电报”。除曹笃、朱国琛外,当时也有不少学堂学生积极投身革命洪流中,以蒋纯风、刘以仁、刘养愚等学生为代表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的革命党人在历史关键时刻取义成仁的精神和功绩值得后辈铭记。
正是在我校前辈先贤们的推动下,保路运动成为遍及全川的反对清王朝腐朽没落统治的运动,有力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不仅促使川省成为最早一批实现民主共和的省份之一,而且也间接援助其他省份实现共和,在中国政治近代化和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了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