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均教授讲述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难忘时刻
6月15日下午,档案馆(校史办)口述校史工作坊一行在成都校区采访马均教授。2022年6月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校与眉山市东坡区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作建立的水稻核心试验示范区(永丰村)考察,马均教授作为科技专家代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核心区示范的水稻新品种和生产新技术。采访聚焦“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的主题,记录了一段属于马均教授和川农大的共同荣光,为后辈师生留下珍贵的回忆。
在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前,马均教授已经在眉山东坡区开展校地水稻科研合作20年了,推广了新技术新品种,培养了不少“土专家”“田秀才”同时,也将我校科研育人工作带到了田地头,其团队每年至少在基地工作2个月,同时选派2名以上博士、硕士研究生常驻基地开展论文研究,真在做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6月8日上午,怀着激动的心情,马均教授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见到习近平总书记的第一印象是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基地的建设、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情况及“一优两高”技术推广举措等,在我介绍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不时会提一些问题,也作出了重要指示。”
“请习近平总书记放心,实现藏粮于技、中国碗装中国粮,我们有信心、有底气!”。马均教授谈到,自己能庄严向习近平总书记承诺这句话底气和信心,离不开川农大多年的培养,他的求学、工作、科研之路长期受到了“川农大精神”的熏陶和教育。多年来,马均教授团队通过不懈努力,在品种选育、栽培技术方面均取得了许多创新性成果,并在水稻生产上广泛运用,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团队建设越来越强,创新后劲足,技术储备多,所以可以自豪地向习近平总书记说出这句话。
此次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稻米品种展示区,我校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宜香优2115摆在显眼位置,马均教授认为,这代表了川农人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川农人缔造的“川农大精神”,凸显了川农大在水稻育种方面的新成就,我校仍走在全国前列。
与习近平总书记的面对面交流后,马均教授感慨万千,寄语广大师生:“一是深刻体会到‘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高度重视,作为一个农业科技和教育工作者,深感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重大;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科研和推广十分重视,为把饭碗牢牢端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必须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运用,解决农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试验田,再到大田的最后一公里难题;三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农业科技工作者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我们只有加倍努力,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采访最后,当问及我校水稻所创始人杨开渠教授和周开达院士时,马均教授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川农大人,我的硕士导师是孙晓辉教授(校长),他是杨开渠教授的弟子和助手,我的博士导师是周开达院士,这两位德高望重前辈都是水稻所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我得到了他们的言传身教,他们身上那种“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成了我一辈子学习的楷模,他们缔造“川农大精神”也烙印在每个水稻所人的心里,得到了原汁原味的传承,推动了我校水稻所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