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4日上午,档案馆口述校史工作团队一行三人李坚、瞿晓静、黎征来到逸夫楼电教室,对图书馆元老级管理人员---89岁高龄的周祖濂老师进行采访。
周祖濂老师于1960年从西南政法学院(现为西南政法大学)政法系法律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四川农学院(现为四川农业大学)工作。在四川农业大学工作了近三十年,期间在图书馆任职二十六年,可以说是见证了图书馆早期发展的点点滴滴。1989年退休后周老师仍旧时时关心着图书馆的建设发展,如今周老师已经89岁高龄,今年还为档案馆办公区装修升级题写了全新的名称。
采访当天,周祖濂老师讲述到,1960年他毕业首先是分配留校的,但第二次分配时,他就被分配前往四川农学院工作,当时四川农学院已经迁往雅安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他首先在后勤工作,后被调往图书馆,当时图书馆占地面积只有三百平米,工作人员总共不到十个,馆藏图书也只有两万四千多册。当时的图书馆一切工作都是靠手工操作,从图书登记、分类、编目、采购到读者借阅、上架、值班甚至烧水和打扫卫生都是工作人员亲力亲为。1974年,图书馆扩建,从原来三百平米的面积扩大到两千平米,而当时馆藏的二十万册书籍全部靠图书馆工作人员用架架车和背篓人工搬运,整整一个月才完成了整体搬迁工作。当问及周老师对当时的“背篓图书馆”还有什么印象时,周老师眼睛一亮,说到:“那是一个特殊情况,那个时候很多工农兵大学生在名山和多营两个农场里实地学习,学生们没有条件到图书馆借阅书籍。经过带队老师的反映,图书馆决定每周由工作人员用背篓将学员们需要的书籍背到农场供学生阅读学习。”没有专车,“背篓图书馆”就靠工作人员搭公交车亲自运送,这样的情况一致持续了七八个月。
整个上午的采访,周老师神采奕奕,对他来说过去的情景仍历历在目,从周老师的口述,可以窥见图书馆早年的发展状况,老一辈工作人员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脚踏实地、无私奉献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