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上展厅 > 口述川农史 > 正文

听罗承德教授回忆往事

2020-11-19 12:34:28 作者: 文/张瑾 图/李坚访问量:

11月18日,档案馆(校史办公室)口述校史工作坊团队、电教室工作人员一行三人在逸夫楼电教室,采访我校原教务处处长、博士生导师罗承德教授。

罗承德1965年考入四川农学院(我校前身机构,存续于1956-1985年间)土壤与农业化学专业,1978年考入东北林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并在1988年留学原联邦德国哥廷根大学,主要从事森林土壤、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等方面的研究,是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也是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回忆校园生活时,罗承德幽默谈及1965年9月作为大一新生来到雅安的情形,校园里桂花飘香,热情的接待人,食堂饭菜不定量供应,笑称:“对川农的第一印象就是校园优美,服务周到,伙食好”。他在谈及杨允奎校长在多营农场播种从美国带回来的“一元美金一颗的玉米种子”时,与同学们开着“智慧包”的玩笑,感叹其作为一校之长的平易近人、可亲可敬。

面对人生重要抉择的岔路口,罗承德三次选择了川农大。第一次是1965年高考第一志愿填报四川农学院。第二次是研究生毕业后婉拒陕西、杭州工作邀请选择回到川农大。第三次是婉谢哥廷根大学监护教授H.Folster继续读博邀请,毅然回国返校。罗承德用“不悔,不是来享福,怀着朴素感恩之心”来回答人生的三次抉择。

留学时,罗承德可不预约不限时长的与监护教授H.Folster探讨学术知识,H.Folster评价其为:“随着语言障碍的逐渐减少,罗先生显露出是一位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高标准的科学思维方法及工作方法的土壤学家”。在德国留学期间发生的两件小事,让罗承德对德国的人文修养和素质教育佩服不已,回国后在教学、科研、管理岗位上致力于尊重学生、培养人才,强调“学生超过老师是一件好事”。此外,一次在德国超市购买生活物资时,罗承德被工作人员检查了背包,虽无任何发现,却深深刺痛了他的心,当晚他失眠了,瞭望东方,一遍遍放着从国内带过去的磁带《我的中国心》。

整个采访十分顺利,罗承德谈及过往感慨万千,不仅深情回忆了学校“211工程”申报相关故事,而且重新解读了新时代的“川农大精神”,认为“川农大精神”始终是我们学校建设与发展的力量源泉。最后,罗承德为口述校史工作坊寄语留念。



Copyright © 2016 四川农业大学 档案馆(校史办公室).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方式 0835-2882932;028-86293129

地址: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四川农业大学老校区艺术楼二楼档案馆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公平镇惠民路211号四川农业大学图书馆501。